张铮,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。原名张淑珍。1916年出生,原籍江苏丹阳人。从小生活在上海。抗日战争爆发后去延安。在《中华女儿》影片中饰主角,该片在捷克斯洛伐克获自由斗争奖,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。银质。
1947年,张铮经过石家庄,到了北京,然后根据组织安排到了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。在东北电影制片厂,张铮参加了《中华女儿》,《大地重光》等电影的拍摄。特别是1949年拍摄的《中华女儿》,张铮饰演了主角胡秀芝。影片描写的是真实的故事。
建国后先入中央文化部电影剧本创作所当编剧,1956年调北影演员剧团担任编剧和演员。早年从事话剧创作,如《秋谨》、《渡黄河》等,她创作并拍成影片的剧本有《中华儿女》、《一贯害人道》、《陈秀华》、《一件提案》、《祁建华》、《烽火少年》等,其中《中华儿女》获1956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。此外她还创作了长篇小说《盐丁儿》、中篇小说《小马馆和大皮靴叔叔》多篇,多次获奖。
上海解放后,张铮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(后改为海燕电影制片厂),先后在《铁道游击队》,《不夜城》《夜走骆驼岭》《第三次实验》等片担任副导演和导演。同时参加了演员剧团,在《雷雨》等话剧担任角色。张铮个性倔犟,为人正直,在当时的上海,演艺界少有这样禀性的,因此,受到很多人的尊重。经常来往的有上官云珠,王丹凤,蒋天流,赵丹,夏天,凌子风,孙道林等人。1963年,张铮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导演,其间拍摄了《山村姐妹》,《老挝歌舞》等影片,特别是电影《小花》,荣获了百花奖。
《小花》拍完后,张铮担任了北影厂编导室主任,在任期间,调入了一批年轻导演,同时积极筹办电视剧的拍摄组织工作,为推动我国电视剧的开展做了积极的工作。
张铮零七年四月三日不幸逝世在上海华东医院,终年九十一岁,安葬在上海回民公墓。她是“不屈的中华女儿”,为中华民族,为中国电影艺术贡献了自己的一生。《小花》插曲《绒花》的歌词,正是张铮一生的写照。